援沪抗疫日记丨战疫勇当先 青春终不悔

发布时间:2022-05-23 本文来源:党委办公室

微光成炬  守“沪”有我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4月3日,面对上海严峻的疫情形势,陕西省首批支援上海医疗队180余人迅速集结,整装待发。而我,作为其中一份子,在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后,简单收拾随身用品,带着领导同事和家人朋友的嘱托,与同行“战友”随车赶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省医疗队汇合。那一刻,我的内心是自豪的!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战胜疫情,为了上海早日解封...

抵达上海已是深夜,一晚的休整后,4月4日,我在对口支援的上海市之江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对接,按指示开展核酸检测相关工作。经过一天的岗前培训,医疗队员们迅速掌握了实验室操作流程、各种注意事项、核酸检测质量及生物安全管理等技术要领。通过学习,使我们有了更强的信心和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未来数日的核酸检测任务。


争分夺秒检测敢为人先战疫

我们工作的场所是之江核酸检测实验室“移动P2+微生物实验室”核酸检测车,检测车分为试剂准备区(一区)、样本制备区(二区)和扩增分析区(三区),整个检测点采用轮班制工作,每个班次工作时长都在6个小时以上,面对每个班次数万管的核酸样本,我和战友们无所畏惧,火力全开。从试剂配置,标本接收、数量统计、信息核对、分检、编号、标本加样、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分析,上传数据等每个岗位,我都认真对待,扎实学习SOP文件,并严格执行,确保每一步骤都正确无误。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大家脸上被N95口罩压得坑坑洼洼,带着双层手套的手被汗水泡的发白,开样品盖的手指被盖口磨得起泡掉皮,频繁抬手使用加样枪致手臂酸痛,久坐腰背劳损,这些都没能让我们退缩半步,我们从互不相识的个人迅速凝结成了一支充满战友深情的钢铁队伍,大家相互鼓励,加油打气,顺利完成着每日的检测任务。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4月10日,我们接到转战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的通知。因为核酸标本来自高危人群,风险和压力进一步增大,所以要求进入方舱医院内部工作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这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挑战,大家迅速调整状态,克服了陌生的环境和狭小紧张的工作空间等问题,战胜了内心对病毒的恐惧,实现了援沪团队与红铠甲“战车”的完美结合。

在顺利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后,4月20日,我们的工作地点又从方舱医院转移到了刚建成的之江生物实验室,接收社会面的标本,工作量突然剧增,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让我没有更多时间去适应,我知道只有反复的实践学习、用心去做,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我认真地核对信息,离心八联管,登记上机批次、条码号、机器号等内容。每板上机时都要精神高度集中,动作要快、操作要稳、审核要准,不能有半点差错。41台扩增仪不停地运转,我们也忙得热火朝天,忙出了节奏、忙出了效率、忘记了疲惫。每个人只有一个信念:准确检验,早日战胜疫情!



青春心向党  奋斗正当时

在完成每日的核酸检测工作后,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参加临时党支部举办的各项会议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先锋、做表率。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核酸检测结果的判读水平,我还参加了4月30日由陕西省卫健委组织的《新冠核酸检测质量提升培训会》及5月6日上海临检中心举办的《2022年第七期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提升培训会》,扎实掌握核酸检测技术。因为我深知,只有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才能为疫情防控做出最大贡献。

抗疫是青春的荣光,奋斗是青春的模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我认真地完成着组织交办的任务,不断突破自己、刷新记录、学到很多、意义非凡。在大上海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坐在大巴车上,看到美丽的景色,真想近距离地感受上海的魅力,可惜现在还不能,只能拍下一张张照片。等待疫情结束,等到人间无恙,我们定要再来上海,看外滩的夜景,看美丽的东方明珠,听海关大楼的钟声,感受人声鼎沸的上海气息和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

加油,上海!加油,中国!